什么是碳強度?為什么引入碳強度?1、什么是碳強度? 碳強度(Carbon intensity)是指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即二氧化碳排放總量/GDP。該指標主要是用來衡量國民經濟與碳排放量之間的關系。
碳強度如何計算的公式和方式方法
碳排放強度是指單位國民生產總值(GDP)的增長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該指標主要用來衡量一國經濟同碳排放量之間的關系,如果一國在經濟增長的同時,每單位國民生產總值所帶來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下降,那么說明該國就實現了一個低碳的發展模式。
計算方法
碳排放強度=碳排放量/GDP
碳排放強度影響因素
影響碳排放強度的因素非單一因素,根據不同分析角度可得出不同結論。經濟規模、能源強度、能源結構與產業結構是目前研究領域得出的影響碳排放強度出現頻次最高的因素,技術和效率也做為降低碳排放增長重點而受到眾多關注。
如果一國在經濟增長的同時,每單位國民生產總值所帶來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下降,那么說明該國就實現了一個低碳的發展模式。碳強度(carbon intensity)是指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碳強度高低不表明效率高低。一般情況下,碳強度指標是隨著技術進步和經濟增長而下降的。一些西方發達國家一直批評中國的立場文件中缺乏關于中國減排的量化指標,因此,胡錦濤的2009年9月的G20之旅,也被稱為“碳強度”之旅。 碳強度指的是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2、為什么引入碳強度?
其實碳排放總量是實體環境影響的一個重要方面,但面對顯著增長,僅憑這一指標是不夠的,因為它講述了一個不完整的故事。
雖然衡量總排放量很重要,因為最終需要減少總排放量,但它并沒有說明實體使用資源的效率,以及總排放量的變化是由于經濟正增長還是負增長。
以碳排放總量除以總生產單位或總經濟活動來衡量的基于碳強度的指標提供了這種效率的指標。為基于總量和碳強度的目標制定補充指標可以在過渡到更有效的流程、確定脫碳的關鍵驅動因素以及被更多實體采用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考慮公司每美元收入或每平方英尺占用空間的碳排放量可能是合適的。
3、碳強度影響因素?
碳排放強度取決于:
化石能源的碳排放系數;
化石能源的結構;
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費總量中的比例;
能源強度。
碳強度還取決于技術進步、經濟增長、產業結構變化、農業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與規模。
碳強度低并不表明效率高。貧窮的農業國家碳強度均較低,但效率并不高;強度高也不說明效率低。例如,產品的能源效率高,但并沒有全部賣出去,沒有得到貨幣實現,則單位GDP的強度同樣高。
4、如何降低碳強度?
對現有流程進行必要的更改和升級以降低其強度。
例如,在建筑物中用可再生電力取代化石燃料電力將減少其總碳足跡。這是一個很好的結果,但如果通過實施新的系統和技術來增加下一年的收入,建筑也可以重新設計以提高效率,那么總體排放量可能保持不變,但基于收入的強度將繼續降低。兩者都是關鍵操作。
對車隊車輛進行電氣化也是如此。這可以減少公司的整體排放量,但公司也可以通過在車輛中安裝更多包裹來降低強度,從而更好地優化其交付路線。
提高此類系統的效率可以進一步提高財務和碳績效的整體效益,但這些效率收益可能只能通過基于強度的指標來體現。相反,總碳減排目標可能會消除逐步改進的靈活性,并使公司在保持競爭力或增長的同時更難以實現這些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