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中國正式向全球宣布:將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我國要達到“雙碳”目標,就要完成全球最大幅度的碳排放下降強度,用最短的時間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全過程,這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意味著我們今后的生產、生活方式都要發生深刻的變化。
我國去年在聯合國大會上明建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當前我國距南實現碳達峰目標不足10年,從碳達峰到碳中合也僅有30年,相比西方國家壓力更大、時間更緊、幅度更大,“十四五”必須邁出堅實步伐。
碳達峰是指排放的二氧化碳,達到最高值以后,漸漸地從高處往下降。碳中和指的是企業、團體或個人測真在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節約用油、節約用煤、節約用水、節約用電等形式,抵消自身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
雙碳目標的提出直接影響的是新能源產業和碳補償,新能源技術是實現碳中和的必然途徑,碳中和的目標確認之后,新能源產業的替代需求就更加緊迫了,這也進一步刺激了新能源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投資熱度,尤其是新能源產業細分行業中的光伏,鋰電,風電等。短期來看,主要還看企業能不能通過“賣碳”來獲取收益。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將在6月底前上線,且交易中心將落地上海,碳配額登記系統設在武漢。建立碳交易市場最早的是歐盟,歐盟在今年開始執行95克二氧化碳/公里的乘用車排放標準,如果車企達不到要求,超標1克就會被處于車企實際銷量乘以95歐元的罰款。特斯拉公布的財報中可以看到,2020年四季度,特斯拉依靠出售碳排放交易份額所獲收入達到了4.01億美元,較同年第三季度3.97億美元小幅上漲。 而從全年來看,特斯拉因出售碳排放交易額度所得收入高達14億美元。特斯拉2020年全年歸母凈利潤為7.21億美元,遠低于碳交易所獲收入。
不好的一面是新能源占比提升將導致以電力為核心的能源價格上漲。全球已有超過30個國家的風電和光伏成本低于化石燃料發電。但從系統整體來看,新能源并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平價”,配套電網建設、調度運行優化、備用服務、容量補償等輔助性的投資不斷增加,整個電力系統成本隨之增加,最終將由終端用戶買單。前期試點碳交易的行業覆蓋電力熱力、鋼鐵、非金屬
加工、化工和石化等高耗能行業;最直接的措施是行政限產,行政限產導致部分商品價格上漲。為了達到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碳排放貢獻較多的幾大行業(電力、鋼鐵、黑金冶煉、非金屬制品、化工等)和用電量較多的高耗能制造業(電解鋁、水泥等)在生產方面可能會面臨行政限產壓力,供給將被壓縮。需求基本穩定而供給受到外生沖擊,由此產生的供需缺口將帶動相應工業品價格快速上漲。
長期來看,碳排放量將是衡量一個產業綠色發展水平的重要評價標尺,碳達峰碳中和的行動直接刺激的是能源行業和高耗能大戶,企業的技術路線選擇、管理水平等方面必須遵循正確的價值方向,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獲得持續優勢。同時,碳減排納入環境監管后,很可能對環保企業提出更高要求。
來源:碳排放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