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對鋼鐵行業帶來哪些改變? 降低能源消耗,主動節能減排 , 壓縮粗鋼產量 , 提升廢鋼利用率, 發展氫冶煉等低碳鐵技術 ,提升 短流程電爐煉鋼占比 , 開發利用 余熱回收技術 被納入碳配額交易市場。
鋼鐵行業作為排碳大戶,減產將有助于實現“碳中和”。過去20年,我國粗鋼產量從1.29億噸增至10.53億噸,根本原因在于經濟的快速發展導致用鋼需求的大幅增加,事實上,粗鋼的表觀消費增速與固定資產投資增速、GDP增速都具有很強的關聯性。目前中國GDP已轉入中低速增長的“新常態”時期,固定資產投資也處于低速增長態勢。“十四五”期間,中國經濟仍將保持中低速增長,根據鋼材消費與經濟發展的相關性,可以認為未來鋼材消費量即將進入緩慢增長期乃至平臺期,這就為壓減粗鋼產量和產能提供了條件。
鋼鐵行業實現“碳中和”需要照顧到供需的平衡,當前鋼價處于歷史次高水平,較2015年的價格增加甚多,一旦產量的削減過大,很容易造成供需失衡,進而引起原材料價格的大幅上漲,導致下游企業負擔加重,甚至物價水平抬升。
碳中和”將導致生產成本增加
據了解,目前關于碳捕捉、運輸、儲存技術還很不成熟,成本較高。我國CCUS試驗示范還處于起步階段,缺乏大規模、全流程示范經驗,特別是在現有技術條件下,企業部署CCUS將使一次能耗增加10%—20%,效率損失大。
根據已有的項目來看,目前二氧化碳捕集成本、運輸成本、儲存成本分別占總成本的75%、15%、10%。據推算,鋼鐵企業部署CCUS系統后,每噸二氧化碳的捕集成本在400-450元/t,二氧化碳運輸和儲存成本共約130-150元/噸,合計約430-600元/噸,以高爐2t的噸鋼二氧化碳排放量、電弧爐0.8t的噸鋼二氧化碳排放量計算,若要實現完全無碳生產,高爐噸鋼成本將增加860-1200元/噸,電爐噸鋼成本將增加344-480元/噸,而據Mysteel最新調研顯示,當前高爐螺紋含稅成本為4377元/噸,電弧含稅成本在4365元/噸。CCUS成本占生產成本比重較大,且高爐廠負擔遠大于電爐廠。
當然,實現“碳中和”也不只有CCUS這一條路可以走,也包括生產工藝改進,推行氫能生產等,也同樣會帶來生產成本的增加,國家政策支持或者補貼將有助于提高企業積極性,促進低碳綠色生產的推行。同時,隨著CCUS技術的不斷成熟,部署成本也將逐漸降低,長期來看對鋼材成本的影響是有限的。
“碳中和”對鋼材需求具有結構性影響
“碳中和”對鋼材需求總量的影響有限。“碳中和”的主要實施對象是生產端,特別是能源行業。從各國規劃來看,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的使用比例將逐漸降低,取而代之的是光能、風能、核能、地熱能等新能源。從新能源的基礎設施建設上來看,給鋼鐵行業帶來的需求增量較小,中國光伏用鋼和風電用鋼每年合計可為鋼材需求貢獻約1300-1500萬噸左右的增量,核能、地熱能則更少。
“碳中和”對鋼材需求的影響主要是結構性的。具體來看,鋼結構、光伏支架、風電桶用鋼、無取向硅鋼、耐候鋼及特種鋼需求將會增加;普通鋼筋、部分汽車用鋼需求將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