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經常能聽到,雙碳這個概念也經常會出現,經常有人覺得分不清楚。這兩個概念是一回事么?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看一下“ESG”和“雙碳”分別是什么?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又稱為ESG(Environment, Social and Governance),從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三個維度評估企業經營的可持續性與對社會價值觀念的影響。
ESG介紹
ESG”起源于“社會責任投資”(CSR),在西方已經有悠久的發展歷史,上世紀90年代,社會責任投資(CSR)開始由道德層面轉向投資策略層面,2004年,聯合國發布的報告《Who Cares Wins》首次提出了ESG概念,2006年,《聯合國負責任投資原則》(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 PRI)正式發布,鼓勵將ESG因素納入投資決策,創建兼具經濟效率和可持續性的金融體系。
在ESG范疇的界定上,ESG包含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這三個支柱,各界對此已經達成一致,但ESG三大支柱下所包含的主題和議題,各方的看法仍未統一。
其中“S”和“G”,尤其是“G”,社會各界的學者、從業者、民間及政府組織的看法并不一致,沒有達成共識,但各界對于“E”支柱的看法一致性較高。
以MSCI的ESG評級框架為例,3個支柱一共包含10個主題:環境“E”下的氣候變化、自然資源、污染物與廢棄物和環境機遇,社會“S”下的人力資本、產品責任、利益相關者的反對、社會機遇,以及治理“G”下的公司治理和商業行為。
雙碳介紹
“雙碳”的概念相信大家已經耳熟能詳了,“雙碳”是“碳達峰”與“碳中和”的簡稱。2020年中國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提出2030年“碳達峰”與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這是中國基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
《巴黎協定》達成了把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2℃以內,努力限制在1.5攝氏度以內的政治共識,“雙碳”目標是我國在此基礎上做出的國家自主貢獻強化目標以及長期溫室氣體低排放發展戰略。具體來說,就是努力爭取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歷史最高值后進入逐步下降階段,2060年前達到二氧化碳凈排放為零。
雙碳vs ESG
從概念上我們能看出來,“雙碳”其實是“E”支柱下“氣候變化”(Climatechange)主題的其中一個議題——碳排放。因此簡單來說,“ESG”是包含“雙碳”的,而且由于人類所面臨的氣候變暖威脅,“雙碳”目標的實現成為“ESG”話題中的關鍵議題之一。
除了“雙碳”在“ESG”話題中占據重要位置,在中國,“ESG”和“雙碳”也是互相推動的關系。
“雙碳”的提出正在引領著中國ESG的發展。
可以說這兩年國內“ESG”的大熱,跟“雙碳”目標的提出息息相關。
中國的ESG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2004年“ESG”概念被提出,2015年,中國金融學會成立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提出構建中國綠色金融政策體系的建議。2016年七部委聯合發布《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全面部署了綠色金融的改革方向。而隨著2020年 “雙碳”目標的提出,“ESG”在中國開始大爆發。
來源:碳排放咨詢網